[1]唐振宁摘译,范林军审校.连续18F-FDG PET在监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全身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50-454.
点击复制

连续18F-FDG PET在监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全身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ISSN:1674-0807/CN:11-9146/R]

卷:
第3卷
期数:
2009年4期
页码:
450-454
栏目:
国外医学报道
出版日期:
2009-08-0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唐振宁摘译;范林军审校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疾病中心
摘要:
首次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约5%~10%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虽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无瘤生存、总生存率、肿瘤局部控制率与传统的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相似,但其能够缩小肿瘤,可使更多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组织病理学反应可作为评价新辅助化疗反应的标准。组织病理学反应标准是基于残留肿瘤和肿瘤组织内退缩变化的范围而制定。获得完全病理缓解或最小残留病灶的患者较无反应患者的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率高。临床上约70%的患者表现出对新辅助化疗有反应,但只有约20%能够达到完全病理缓解。因此,只有早期预测治疗效果的方法能够有助于个体化治疗,避免可能的无效化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常用18F灢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作为示踪显像剂,它能使肿瘤组织糖代谢可视化。因FDG灢PET 对原发性和复发性乳腺癌等不同类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已经被用于鉴定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灶。有研究表明,在全身治疗的早期肿瘤以及肿瘤缩小过程中肿瘤代谢也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连续FDG灢PET成像定量检测肿瘤糖代谢可为了解乳腺癌治疗反应提供灵敏的检测方法。Jorg等在2009年2月第4期《JClinOncol》上发表题为“Monito-ring primary systemic therapy of large and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by using sequenti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with [18F] fluorodeoxyglucose”的论著。作者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价了连续FDG-PET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监测的价值。对于通过治疗前FDG吸收的基线水平或第1次和第2次周期治疗后FDG吸收水平来预测治疗反应的设想,作者进行了验证。此外,该研究评价了化疗初期FDG吸收的相对变化。将化疗结束后组织病理学反应作为参考,并与FDG灢PET进行比较。作者认为FDG-PET能有助于对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分层治疗。本文对其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