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屠道远,甄林林,李振,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1):55-59.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8,12(1):55-59.
点击复制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ISSN:1674-0807/CN:11-9146/R]

卷:
第12卷
期数:
2018年1期
页码:
55-59
栏目:
综述
出版日期:
2018-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屠道远甄林林李振赵瑞鹏刘敏敏厉芝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甲乳外科
关键词:
 乳腺炎细菌感染自身免疫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其病理类型较多,其中以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多见,而其病因不明,且治疗效果较差,易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其病因的推测,但关于该病病因的观点始终存在分歧,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细菌感染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临床上依据对该病病因的不同推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笔者就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自身免疫和细菌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认为2 种疾病的病因可能存在本质的区别,应分类诊疗。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崇珠,王雁勇,刘文礼,等.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38.
[2]高雅军,马祥君,汪洁,等.哺乳期分支杆菌乳腺炎二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2):221.
[3]王琼.34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4):447.
[4]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5):504.
[5]何湘萍,马祥君,陈颖,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非抗生素治疗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6):691.
[6]刘英,姚栋,马忠良,等.肉芽肿性乳腺炎18 例诊治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1):61.
[7]于文龙,关洪亮,鹿彦,等.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138.
[8]王颀.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54.
[9]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等.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68.
[10]于海静,王颀,杨剑敏,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74.
[11]杨兴霞,武彪.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2):115.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5,9(1):115.
[12]王品,吴剑,罗静,等. 多孔硅胶管引流应用于乳腺导管扩张症脓肿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5):316.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5,9(1):316.
[13]尹永硕,冠潇,王月美,等. 超声引导下多向式负压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2):92.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6,10(1):92.
[14]潘沁汶,魏宏屹,苑龙,等. 慢性乳腺炎临床特点及其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2):97.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6,10(1):97.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