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志洋,张瑾.新辅助化疗TE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1):30-39.
点击复制

新辅助化疗TE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ISSN:1674-0807/CN:11-9146/R]

卷:
第2卷
期数:
2008年1期
页码:
30-39
栏目:
临床研究
出版日期:
2008-02-0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刘志洋;张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三科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TECEF
摘要: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TE(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及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探讨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P53表达状况的影响。 方法:收集天津肿瘤医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期Ⅱ~Ⅲ期的行TE新辅助化疗患者167例,行CEF新辅助化疗患者256例。化疗皆以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周期以上的化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进行评价。 结果: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总缓解率(RR),TE组为86%(144/167),CEF组为67%(172/2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完全缓解率(cCR),TE组为32%(54/167),CEF组为23%(59/2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完全缓解率(pCR),TE组为19%(32/167),CEF组为14%(36/2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TE组脱发较严重。两组化疗方案对ER、PR、HER2、P53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辅助化疗TE与CEF方案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缓解率,且TE方案优于CEF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之内,而TE组患者的脱发等副反应要高于CEF组。两组新辅助化疗对ER、PR、HER-2、P53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炳先,吴秀萍,蔡明勇.Ⅰ、Ⅱ期乳腺癌132例的治疗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1(1):90.
 ZHANG Bing-xian,WU Xiu-ping,CAI Ming-yong.Expeience of treatmen in 132 canses of stage ⅠandⅡ breast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07,1(1):90.
[2]家彬,唐利立,胡慧娟,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作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1(6):7.
[3]罗静.新辅助化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影响[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3):315.
[4]吕晶,陈征,张青松.老年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EF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6):647.
[5]傅建民,周颉,谢建生,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耐药基因ERCC1表达的影响[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1):53.
[6]张嘉庆,程琳,郭嘉嘉.乳腺癌外科治疗中一些争议问题的探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2):121.
[7]肖春花.炎性乳腺癌分子研究及治疗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2):155.
[8]易善永,南克俊,姜丽丽,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34.
[9]张弛,段学宁.乳腺癌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6):712.
[10]孙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5(3):266.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0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