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等.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成乳腺脓肿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5,9(1):35-38.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5,9(1):35-38.
点击复制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成乳腺脓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ISSN:1674-0807/CN:11-9146/R]

卷:
第9卷
期数:
2015年1期
页码:
35-38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15-02-0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高雅军马祥君何湘萍汪洁高海凤丁松涛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
关键词:
急性病乳腺炎脓肿回顾性研究时间因素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 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展成乳腺脓肿阶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本科收治的111 例哺乳期乳腺炎及乳腺脓肿患者资料,其中哺乳期乳腺炎92 例,乳腺脓肿19 例。从发热与否、发热时间、感染部位、非医务人员按摩史、抗生素使用情况、是否换用敏感抗生素、乳汁细菌培养结果、有无肿块、年龄及血常规方面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 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脓肿组发热时间> 2 d、病变位于乳头乳晕区以及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者分别占12/19、9/19、5/19,高于非脓肿组的27. 2% (25/92)、15. 2% (14/92)、4. 3% (4/9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 176、9. 909、7. 465,P =0. 002、0. 002、0. 006)。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 2 d、乳头乳晕区发病、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是哺乳期乳腺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OR =4. 171, 95%CI: 1. 325 ~ 13. 135,P = 0. 015;OR = 5. 153, 95% CI: 1. 564 ~ 16. 972,P = 0. 007;OR =10.184, 95%CI: 2. 017 ~51. 428,P =0. 005)。结论 发热时间>2 d、病变位于乳头乳晕区及有非医务人员按摩史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容易发展成为乳腺脓肿,治疗要积极。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崇珠,王雁勇,刘文礼,等.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38.
[2]高雅军,马祥君,汪洁,等.哺乳期分支杆菌乳腺炎二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2):221.
[3]王琼.34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4):447.
[4]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5):504.
[5]何湘萍,马祥君,陈颖,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非抗生素治疗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6):691.
[6]刘英,姚栋,马忠良,等.肉芽肿性乳腺炎18 例诊治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1):61.
[7]于文龙,关洪亮,鹿彦,等.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138.
[8]王颀.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54.
[9]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等.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68.
[10]于海静,王颀,杨剑敏,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7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