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海静,王颀,何舟,等.218 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诊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12(2):84-92.
 [J].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 (Electronic Version),2018,12(2):84-92.
点击复制

218 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诊疗()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ISSN:1674-0807/CN:11-9146/R]

卷:
第12卷
期数:
2018年2期
页码:
84-92
栏目:
论著
出版日期:
2018-04-0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于海静1王颀1何舟1杨剑敏1郜红艺2韩旎1陈惠娴1李清华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中心1 、病理科2
关键词:
肉芽肿乳腺炎诊断外科手术类固醇激素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 例GM 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X2 检验分析3 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 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 例、脓肿型126 例和难治型51 例。有96 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 61 例,难治型GM 35 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X2 =0.025,P =0.900]。3 种类型GM 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 (30/51)分别比17.1% (7/41)和27.0% (34/126),X2 = 16.487、15.944, P 均< 0.017]。类固醇激素在GM 的治疗中占95.9% (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 个月(6.0?32.0 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 (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最低,为2.4%(1/41)。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胡崇珠,王雁勇,刘文礼,等.化脓性乳腺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38.
[2]高雅军,马祥君,汪洁,等.哺乳期分支杆菌乳腺炎二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2):221.
[3]王琼.34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4):447.
[4]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5):504.
[5]何湘萍,马祥君,陈颖,等.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初期非抗生素治疗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2,6(6):691.
[6]刘英,姚栋,马忠良,等.肉芽肿性乳腺炎18 例诊治体会[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1):61.
[7]于文龙,关洪亮,鹿彦,等.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138.
[8]王颀.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54.
[9]于海静,王颀,杨剑敏,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综合治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74.
[10]高海凤,马祥君,汪洁,等.乳腺导管探查术治疗乳汁淤积的效果[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92.
[11]闵三旭,郎荣刚,傅西林,等.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3):16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