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oa <div>互联网+乳腺日间手术的实践和思考</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1 常规日间手术存在患者就医手续繁琐、工作计划性不强、医疗文书重复书写、术前告知耗时长、术后病情观察信息不畅和术后管理缺乏等问题。日间手术引入互联网+ 技术后,可以极大减少大量重复性计算机录入工作,患者能快速了解和掌握就医程序和路径,实现乳腺日间手术前一站式服务,使临床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它能增强术前医患互动,使术前谈话更高效,并能科学进行患者的术后管理。互联网+技术用于乳腺日间手术,方便了患者,改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增加了患者对疾病诊疗的参与度;建立了新型的医患关系,增加了医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互联网+乳腺日间手术是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实现了数字化医疗与网络的跨界融合,使医疗活动更加精准、便捷和高效,推动了现代医疗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193 197 4072026 姜军,谭璇妮,陈显春,张毅,唐鹏,王明浩,刘军兰,李燕,鲍杨秋,李欣格 <div>Management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2 Granulomatous mastitis can be a disturbing disease. More patients have been affected in recent years. Clinician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etiology and course of disease before they can formulate a useful treat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and the local experi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198 201 2396471 Louis Wing-Cheong Chow <div>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基于SEER 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3 目的 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2010—2013 年的3 468 例初诊时发生器官转移的郁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1 001 例)和非肝转移组(2 467 例),通过X2 检验和二元Logistic 回归方法比较2 组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选取其中随访资料齐全的肝转移患者930 例,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肝转移组的OS,采用Log-rank 法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影响乳腺癌肝转移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比较, 以下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年龄(X2 =25.543, P&lt;0.001)、人种(X2 =8.516, P =0.014)、组织学分级(X2 =55.474, P&lt;0.001)、病理类型(X2 =18.182, P&lt;0.001)、原发侧(X2 =4.851, P =0.028)、ER (X2 =96.440, P&lt;0.001)、PR (X2 = 105.707, P &lt;0.001) 及HER-2 表达(X2 = 148.941, P &lt;0.001)。二元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诊断年龄(OR = 0.718, 95% CI: 0.605 ~ 0.851, P&lt;0.001)、组织学分级(OR =1.156, 95%CI: 1.007 ~ 1.326, P = 0.039)、ER(OR = 0.712, 95% CI: 0.574 ~ 0.885, P = 0.002)、PR(OR =0.681, 95%CI: 0.557 ~ 0.834, P &lt;0.001) 及HER-2(OR = 2.167, 95% CI: 1.835 ~ 2.558, P &lt;0.001)分别为影响肝转移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930 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 个月,1 年OS 率为64.9%,3 年OS 率为34.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诊断年龄(X2 = 53.968, P &lt;0.001)、人种(X2 =9.677, P =0.008)、组织学分级(X2 =6.826, P =0.033)、T 分期(X2 =10.467, P =0.016)、N 分期(X2 =18.057, P&lt;0.001)、原发灶手术(X2 =19.719, P&lt;0.001)、原发灶放射治疗(X2 =11.873, P =0.003)、其他器官转移(X2 =12.262, P&lt;0.001)、ER (X2 =28.045, P&lt;0.001)、PR (X2 =40.418, P&lt;0.001)及HER-2表达(X2 =23.844, P&lt;0.001)与患者OS 有关。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龄(HR =1.544, 95% CI:1.353 ~1.762, P&lt;0.001)、组织学分级(HR =1.249, 95% CI: 1.038 ~ 1.503, P =0.018)、T 分期(HR =1.103, 95%CI: 1.004 ~1.211, P =0.042)、原发灶手术情况(HR =0.565, 95% CI: 0.457 ~ 0.700, P&lt;0.001)、ER(HR =0.749, 95% CI: 0.586 ~ 0.958, P =0.022)、PR(HR =0.586, 95% CI: 0.453 ~ 0.759,P&lt;0.001)及HER-2 表达(HR =0.517, 95%CI: 0.418 ~0.640, P&lt;0.001)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肝转移的发生风险可能与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发生肝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诊断年龄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T 分期较低、ER 阳性、PR 阳性及HER-2 阳性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好,对原发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02 208 4492655 王俊男1,徐拯2,林健3,熊睿4,李曦洲3,吴燕梅3,盛湲3,李恒宇3 <div>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期临床研究</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4 目的 对比接受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或长春瑞滨方案治疗的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随机3 期临床研究, 纳入2010 年4 月至2013 年2 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TX)或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NX)治疗的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206 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TX 组和NX 组。TX 组患者在第1 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 m2 +口服卡培他滨1 g/ m2 ,每天2 次,第1 ~14 天,每3 周重复治疗;NX 组在第1、8 天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 mg/ m2 +口服卡培他滨1 g/ m2 ,每天2 次,第1 ~14 天,每3 周重复治疗。治疗6 ~8 个周期后,有效者继续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共98 例患者完成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QOL)及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包括TX 组48 例和NX组50 例。采用t 检验分析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T 分期及N 分期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TX 组治疗前后QOL 评分分别为55.08±4.64、52.58±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17,P&lt;0.001);NX 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53.22±4.95、50.94±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47,P&lt;0.001)。TX 组及NX 组治疗前后FACT-B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94±17.54 比93.13±16.65,t =1.826,P =0.074;94.28±14.60 比91.40±12.96,t =1.956,P =0.056)。TX 组及NX 组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OL 量表:2.50±4.18比2.42±3.83,t =0.099,P = 0.921;FACT-B 量表:2.40±10.45 比2.88±10.41,t = -0.230,P = 0.819)。QOL 量表评分显示:在食欲下降、疲乏、精神状态减退、睡眠受影响方面,TX 组和NX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8.33% (28/48)比36.00% (18/50),X2 = 4.904,P = 0.027;54.17% (26/48) 比34.00%(17/50),X2 =4.045,P = 0.044;33.33% (16/48)和16.00% (8/50)X2 = 3.979,P = 0.046;31.25% (15/48)比14.00% (7/50),X2 = 4.186,P = 0.041]。FACT-B 量表评分显示:TX 组和NX 组恶心者分别占52.08%(28/48))和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37,P =0.002);表现疼痛症状的患者分别占29.17%(14/48)和40.00%(2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269,P =0.260)。根据治疗后疗效评估,有效组共78 例,无效组20 例,2 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OL 量表:2.32±4.05 比3.00±3.74,t =-0.679,P =0.499;FACT-B 量表:1.90±10.84 比5.55±7.90,t =-1.411,P =0.161)。有效组中,发生手足综合征和未发生手足综合征患者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OL 量表:1.50±4.37 比2.53±3.98,t = -0.907,P = 0.367;FACT-B 量表:0.25±7.52 比2.32±11.56,t = -0.679,P = 0.499)。无效组20 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手足综合征。结论 TX 和NX 方案化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化疗疗效及手足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09 215 4409843 杨雅岚,李青,张频,袁芃,马飞,蔡锐刚,罗扬,樊英,陈闪闪,李俏,徐兵河,王佳玉 <div>腋弓与前哨淋巴结位置的关系</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5 目的 探讨腋弓与前哨淋巴结位置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由陆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同一个治疗小组成功进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手术的3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探讨了腋弓存在的情况,并应用X2 检验分析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前哨淋巴结显影方法以及腋弓的存在对前哨淋巴结相对位置的影响。结果 在386 例患者中,65 例(16.8%)患者存在腋弓,321 例(83.2%)患者不存在腋弓。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前哨淋巴结显影方法对前哨淋巴结的相对位置没有影响(X2 =0.385、0.011、0.370、0.011、0.002,P =0.535、0.918、0.543、0.918、0.966)。但是,在不存在腋弓的321 例患者中,94.1 %(302/321)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胸背血管与胸壁之间的疏松的脂肪层内,即常规前哨淋巴结位置,另外5.9%(19/321)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腋弓周围致密的脂肪层内,也就是背阔肌与腋静脉相交处,即非常规前哨淋巴结位置;而存在腋弓的65 例患者中,69.2% (45/65)患者前哨淋巴位于常规位置,另外30.8%(20/65)患者前哨淋巴结位于非常规位置;有腋弓者前哨淋巴结位于非常规位置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腋弓者(X2 =36.765、P&lt;0.001)。另外,在存在腋弓的65 例患者中,有59 例(90.8%)患者术前CT 影像图片均显示有腋弓;而不存在腋弓的321 例患者,其术前CT 均未发现腋弓影像。在本研究中,术前CT 诊断腋弓的正确率为98.4% (380/386),敏感度为90.7% (59/65),特异度为100%(321/321)。结论 腋弓的存在对于前哨淋巴结的相对位置有影响。存在腋弓者其前哨淋巴结更有可能位于腋弓周围致密的脂肪层内,也就是背阔肌与腋静脉相交处。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16 221 6323881 刘皓希,杜俊泽,李世超,范林军 <div>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组织瓣移位术的探讨</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6 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组织瓣移位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 年5 月至2010 年8 月武警总医院收治的64 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多个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组织瓣移位技术,在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用残余的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及皮肤组成的组织瓣进行填充,并分析组织瓣移位术后并发症及乳房外观效果。结果 64 例患者施行乳腺缺损区组织瓣移位术后均达到乳房外观协调。病灶切除范围&gt;1 个象限、&lt;2 个象限者22 例和多个导管内乳头状瘤切除范围逸2 个象限、&lt;3 个象限者2 例,行组织瓣移位术后乳房外观基本良好,与健侧乳房对称;乳腺区段切除范围逸2 个象限、&lt;3 个象限者21 例,行组织瓣移位术后乳房外观变化明显,与对侧比较,有局部缺损表现且不对称;切除范围逸3 个象限者19 例,患侧乳房整体比对侧小,明显不对称。术后仅1 例发生乳腺脂肪部分坏死,经微创旋切术取除坏死组织后治愈。随访时间达4 ~10 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 年,患侧乳房、乳头均无凹陷,患者均满意。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后缺损区组织瓣移位术是可行的,避免了全乳切除且效果满意。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22 228 11355177 徐红,胡颖恺,王雅靖,李海霞,薛丽华,王隽婕,赵恩 <div>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异的回顾性研究</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7 目的 对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后的预后差异。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214 例,其中,行新辅助化疗114 例,行辅助化疗100 例。患者中位随访78.0 个月(52.0 ~89.0 个月),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 检验。结果 辅助化疗组患者的DFS为65.8 个月(40.6 ~ 91.9 个月),新辅助化疗组为62.1 个月(35.2 ~ 89.1 个月),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7,P =0.476);辅助化疗组患者的OS 为70.5 个月(45.1 ~ 96.0 个月),新辅助化疗组为67.3 个月(43.9 ~ 91.1 个月),2 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 =1.587, P =0.208)。在新辅助化疗组的114 例患者中,达到pCR 的人数为21 例(18.4%),未达到pCR 的人数为93 例(81.6%)。pCR 组与非pCR 组的年龄、淋巴结阳性数目、手术方式、T 分期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 0.137、0.137、0.037;Z =0.528、0.468,P 均&gt;0.050)。pCR 组患者的DFS 为69.4 个月(50.4 ~88.3 个月),高于非pCR 组的54.7 个月(21.6 ~87.8 个月)(X2 =3.915,P =0.048);pCR 组患者的中位OS 为69.4 个月(53.1 ~95.7 个月),也高于非pCR 组的63.8 个月(37.7 ~89.9 个月)(X2 =4.632,P =0.031)。结论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新辅助化疗的预后可能与辅助化疗相似,新辅助化疗后达到pCR 的患者预后比未达到pCR 患者好。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29 233 3373631 王姝姝,胡保全,齐晓伟,梁越洋,张毅 <div>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8 晚期乳腺癌不可治愈,而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在多个靶点抗血管生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体现出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笔者针对抗血管生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中单药及联合化疗的应用疗效进行概述。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34 237 2729825 朱安婕,袁芃 <div>二代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09 二代测序技术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在乳腺癌基因组学方面,二代测序技术可以识别乳腺癌驱动基因,发现新的易感基因及突变类型,有助于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和管理。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面,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检测和分析乳腺癌相关治疗靶点及信号通路,指导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实现精准用药。二代测序结合液体活组织检查技术,在乳腺癌动态监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总结了二代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精准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探究乳腺癌的本质,最终实现精准医疗。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38 241 2669778 于鑫淼,金锋 <div>极限肿瘤整形技术:乳腺癌保留乳房肿瘤整形技术新挑战</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10 目前,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是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乳房的外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于部分以往推荐接受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特别是保留乳房相对禁忌的患者,可以通过极限肿瘤整形技术,保留部分乳腺组织,并最大化的保留乳房外形。笔者通过介绍极限肿瘤整形技术,对其常见整形方式的选择与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在保留乳房手术切缘及肿瘤整形美容效果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在不影响乳腺癌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修复乳房缺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42 245 3197127 <p style="margin: 0px; font-stretch: normal; font-size: 10.5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family: Helvetica;">司婧1,吴炅1、2</p> <div>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11 肥胖指脂肪组织在体内异常或过度的蓄积。它影响着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和预后。脂肪组织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其中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或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相关的乳腺癌的关系受患者月经状态、乳腺癌家族史、体质指数等因素的影响。脂联素对乳腺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阻止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细胞的血管化、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脂联素在肥胖相关的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乳腺癌的预防或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46 249 2781954 尹庚申,郭明明,余之刚 <div>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浸润性乳腺癌一例及文献复习</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12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t carcinoma with neuroendocrine features,BCN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2012 版《WHO 乳腺肿瘤分类》[1] 对BCNF 的命名、定义及组织学分类作出了一定的修改,使得BCNF 在组织学上更加多样,导致其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需要通过其神经内分泌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才能明确诊断;并且,在乳腺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时,对其进行诊断更为困难。笔者通过分析1 例经乳腺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BCNF 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回顾来探讨BCN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50 252 5486263 王玺皓,蔡健,华平 <div>以双侧乳腺发育为特点的XX男性综合征一例</div>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0413 男性乳腺发育症是指男性乳腺基质及腺管异常增多、乳腺外形增大的乳腺良性疾病,约占男性乳腺疾病的90%,主要原因为雌二醇与雄激素的比值增加[1-2] 。XX男性综合征,是两性畸形中较少见的类型,其性腺表型为男性睾丸,而染色体性别却是女性。患者多因“外生殖器异常、不育、男性乳腺发育症冶就诊,染色体检查为46,XX[3-4] 。东莞市人民医院于2016 年9 月诊治1 例以双侧乳腺发育为特点的XX男性综合征,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 2018年12月01 00:00 2018年4期 253 255 3985917 王良娇1,黄秋霞1,王永霞2,温鹏强3,张秀薇1,黄广英1,莫锡亮1